收起

承包商会举办“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ESG风险管控”线上培训会

发布时间:2022-12-16

12月14日,承包商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举办“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ESG风险管控”线上培训会。承包商会副会长张湘、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出席培训会并致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陶冶副主任、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沈双波总裁、新开发银行非主权与私营部门融资局吴少华局长、中国电建海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融资创新部周雷皓副处长等专家在线授课,近800人次会员企业人员在线参会。承包商会战略与咨询部尚升平主任主持培训会。

1.png

2.jpg

张湘副会长致辞时表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不少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已率先参与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与建设。与此同时,企业在海外有效管控ESG风险是破解融资瓶颈、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然而,会员企业在ESG体系建设、信息披露和管理实践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承包商会愿意发挥平台作用,引导会员企业改进ESG绩效、妥善应对ESG风险,为会员企业业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3.jpg

周非副总干事致辞时指出,2022-2027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量将占全球电力增量的90%以上,中国承包商作为国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有效控制ESG风险将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承包商会、亚投行、联合国环境署、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于今年正式启动了“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机制”(MISIP),未来将共同开发ESG风险管理工具和指南,为中国企业遵守更高的绿色投资标准赋能增效。

4.png

陶冶副主任介绍了近年来“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整体情况和我国加快构建能源发展新格局方面的主要举措,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发展状况、能源转型的挑战、中国的多双边能源合作等内容。他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出去有技术和产业布局等多方面优势,建议加强对外投资制度体系建设、拓展新能源领域多双边投资协定渠道,服务、引导我国新能源企业强化国际市场战略布局,推动海外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

5.png

沈双波总裁表示,目前国内外ESG政策频出,金融机构对ESG风险关注度显著提升,对企业强化ESG管理及信息披露、识别应对气候风险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此,应更加注重项目全流程的ESG管理,并充分了解项目面临的气候及合规风险。她建议,企业应积极构建全流程的ESG管理体系,基于项目类别及区域差异,重点关注主要的ESG风险要素,利用绿色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提升ESG管理水平。

6.jpg

吴少华局长结合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新开发银行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和相关案例。他谈到,今年银行董事会批准了新的五年发展战略,未来五年,银行将继续支持成员国实现低碳转型发展,优先考虑支持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电力传输和配送效率提升项目以及储能项目。新开发银行也将进一步扩大对非主权项目的支持,以双多边合作产业基金等市场化方法,撬动和促进私营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并将40%左右的新增贷款投向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项目。

7.png

周雷皓副处长分享了电建海投公司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和ESG管理的相关经验。他建议,项目开发前期要充分做好项目的ESG管理规划,融资阶段要通过加强ESG管理提升项目融资能力,企业应重视并主动积累赤道原则的实践经验,做好事的同时也要讲好故事,加强舆论宣传,增进利益相关方对中国企业的了解和支持。

8.png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绿色金融高级项目杜红霞经理主持了培训会嘉宾研讨环节,吴少华局长、周雷皓副处长等嘉宾围绕中国新能源海外投资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挑战以及提高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融资性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9.jpg

此次培训会是承包商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2022年度举办的第二场可持续发展培训,也是MISIP机制成立以来举办的首场培训交流活动。2023年,承包商会将与MISIP各发起单位紧密合作,继续为支持会员企业提升ESG绩效,实现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文章来源:承包商会 排版制作:黄涛